第838章 晋书争议
作者:红黑色的风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最新章节     
    刘义隆很是愤怒,这是在挑拨他们父子,挑拨太子和弟弟的关系,刘义隆绝对不能忍。
    如今朝中虽然分成两派,但是依旧有些官员自视甚高,不跟任何一派亲近,但是他们发现一些事情后,就想投靠其中一派,就像如今,他们打算利用刘浚作为跳板,进入太子一派。
    原因很简单,世家派系虽然和太子一派有争斗,但是仅限朝中事物,再说,他们出身大多不高,根本无法进入世家官员的圈子,当然不可能会接纳他们。
    不过,这却让刘义隆愤怒,你们怎么样都可以,不影响朝中稳定就好,然而你们居然打算以皇子为跳板就错了。
    虽然刘浚是元妃潘氏所生,潘氏并不受宠,但是,却不是外人可以揉捏的。
    尤其刘义隆十分护犊子,这次这些官员的算盘算是打错了。
    刘义隆并没有跟随大队,而是率领一千骑兵先行,率先北上,同时跟随的只有刘铄热徐麟。
    骑兵速度很快,仅仅几日,就进入了潼关,刘义隆身旁跟着刘铄,刘浚和刘诞由于骑马并不娴熟,只能暂时跟随大队。
    刘义隆也想看看,他们究竟要如何,如果刘浚率先返回,可能没办法看到那些人的底线。
    刘义隆此时出奇的愤怒,刘铄发现,平时温文尔雅的父皇如今面无表情,他知道,父皇这次真的动怒了,看来不死几个官员怕是满意善了了。
    别说刘铄,就是青龙卫士卒都感觉到了刘义隆的不对,都噤若寒蝉。
    这一路,不进城池,露宿野外,如今终于进入潼关。
    刘铄这才道:“父皇,距离长安不远了,是不是通知太子殿下?”
    刘义隆道:“先不用,我们秘密回去,看看情况。”
    “诺。”
    一千名骑兵迅速绕过城池,向长安进发。
    由于是青龙卫,所以各地驻军都不敢阻拦。
    来到长安城外十里,刘义隆道:“铄儿,让骑兵就地驻扎,明日秘密返回大营,你带三名士卒和朕入城,以青龙卫的身份返回皇宫。”
    这个时候的刘义隆已经换上了青龙卫校尉的铠甲。
    刘铄点了点头,于是吩咐道:“尔等再次驻扎,明日返回大营。”
    “诺。”
    很快,刘义隆、徐麟等六人抵达长安城,进入了外城,由于青龙卫的身份,顺利进入内城,然后从侧门进入了皇宫。
    刘义隆则快速来到御书房,此时,御书房内,太子刘绍、尚书右仆射楚王刘义康、中书左侍郎鲁王刘义宣、中书令王昙首、门下侍中王华都在。
    刘绍道:“诸位,你们说该如何,父皇已经启程,一旦父皇回来,这件事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王华道:“太子殿下,那些大臣根本是自找的,如今陛下已经启程,所以,臣以为,当等陛下返回。”
    王昙首也附和道:“太子殿下,毕竟五皇子是陛下亲子,他们如此,这是在挑衅陛下。”
    刘绍不知道二人有什么目的,但是肯定有算计。
    刘义康低头不言,刘义宣也欲言又止。
    刘绍道:“二位皇叔,可有建议?”
    “臣不敢。”
    刘义康只是说了一句,刘义宣道:“太子殿下,他们的目的可不止如此,他们的目标可能是潘娘娘。”
    刘绍道:“这和姨娘有什么关系?”
    刘义宣道:“潘家。”
    如今潘家虽然不是大家族,而且不是位高权重,但是,潘家和一些世家交好,这里面的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是,潘家虽然不入庙堂,只是经商,但是和一些世家关系匪浅,尤其像王家、卫家就连荀家和潘家都有交集。
    而且,那些人看似对太子示好,不过,一旦成功,势必会得罪世家,同时,他们跟随太子,必然让太子和世家离心离德。
    御书房中的众人都想到了这里,有些后怕。
    虽然朝中分成太子派和世家派,但是,两派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只是在一些事情上有分歧,所以慢慢的形成了两派。
    而且,世家派系中也不是很团结,而太子派都是一些宗室,所以相对团结一些。
    然而,两派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所以这次有人想要挑起两派争斗,最好不死不休。
    然而,刘浚不参与朝政,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把柄,但是这些官员官位不大,而且办事不是很有能力,但是找麻烦可是把好手。
    这不,刘浚如今注释的《晋书》成为了他们的目标,他们从里面发现了一些所谓的抹黑先帝、对当今皇帝不满、对太子不满、甚至有心效仿晋恭帝做最后一搏。
    这些罪名一旦坐实,不仅刘浚完了,潘氏和潘家同样完蛋,那些和潘家走得近的世家也难免不受到波及。
    就在这个时候,刘义隆走进御书房,身后是徐麟和刘铄。
    “参见陛下。”所有人都起身施礼。
    刘义隆一挥手道:“免礼。”
    “谢陛下。”
    刘义隆坐下后,开口道:“诸位可看过浚儿注释的《晋书》?”
    王华首先道:“启禀陛下,臣已看过,臣认为并无不妥。”
    王华知道刘义隆的脾气,尤其对待史书一向要求实事求是。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而徐麟则拿起御案上的《晋书》道:“诸位说的可是这本?”
    刘绍道:“徐相,就是这本,孤特意让人从太学拿来的。”
    徐麟点了点头,翻到了有关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那部分。
    不得不说,刘浚太客观的,注释司马德宗之死,他居然以死因不明注释,《晋书》也只不过是说突然暴毙而已。
    死因不明就不得不让人遐想,尤其刘浚作为当时参与之人刘义隆的儿子,他的话相当有力。
    然而,晋恭帝退位这个涉及到刘裕,刘浚也没含糊,只是注释宋王天命所在。
    这就让很多人会误会,这是不是在说刘裕篡位。
    徐麟摇了摇头道:“陛下,其实始兴王所注并没有问题,只是如果有心人肆意曲解,可就问题大了。”
    刘义隆也接过《晋书》看了看,刘义隆觉得,很客观,也真的让人不得不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