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楔子
作者:渠月c丶   第一天碑最新章节     
    # 不喜背景楔子的,可以跳过,不影响后续的阅读。
    ————
    天机山记事,《天衍史记》。
    首卷,传洪荒宇宙,述九州传奇。
    二卷,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晋。
    三卷,正在述写之中。
    炎黄子孙仍在,华夏文明依存,只是在第三卷的记述中,历史的轨迹在隋末有了南辕北辙的改变。
    李唐没能完成其一统天下的霸业,反而是突然杀出的多匹黑马搅乱了整个天下。
    以蜀中吴氏,中原陈氏,淮北苏氏,江左蓝氏,关中秦氏为首的五大阵营前后厮杀长达百年,史称五主群雄时期。
    这场博弈中,作为原来的主角——李唐势力,在五主群雄时期第二十七年就被秦氏覆灭,早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百年来,五大阵营纵横捭阖,共存于华夏大地上,直到燕幽洛氏异军突起,快速吞并时值内乱的淮北苏氏,再勾结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关中两地,然后出兵中原,灭陈取之。
    其时,蜀中吴氏踞西川天险,日渐靡废,国力衰退,毫无作为。
    江左蓝氏出兵讨伐燕幽洛氏,刚过长江就被伏击,损兵折将九万有余。
    最终洛氏蚕食关中,称霸北方,又经过十年休养生息,一鼓作气南下过江,灭蓝氏。
    蜀中吴氏见大势已去,望风而投,自此天下一统,归于安宁。此时,公元735年。
    洛氏国号为“燕”,以蓟为都,开国三皇俱贤明,轻徭薄税,韬光养晦,使燕朝国力日益强盛。
    公元800年,夏,燕武王洛泓谋议远征高句丽,初战告捷。
    公元802年,冬,高句丽国都被燕军攻破,让另一股势力——突厥感到不安,趁机南下侵扰。武王闻讯大怒,率军亲征,与突厥大战三天三夜,直至风雪满山。
    其后,燕朝断断续续与突厥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战斗,群星璀璨,名将辈出,致使武人地位急剧上升,甚至出现越权之事。
    公元836年,春,燕武王顽疾复发,太医救治无果,于深夜驾崩。不久后,东宫也传来了太子暴毙的噩耗。
    众皇子不甘人下,结党营私,争先拉拢有实权的将军,一时间京城气氛紧张到了极致。
    公元836年,腊月,京城内乱,众皇子兵刃相向,杀得血流成河,史称众蛇乱巢。
    公元837年,春,三皇子洛机凭借强大的外戚势力,手握重兵,见人杀人,骨肉相残,在一片刀山血海中登基称帝。
    公元838年,秋,洛机以“报父仇,清天下”之名义,率三十万北军亲征草原,被诱伏击大败,死于乱军之中,追谥“妄”。
    公元839年,春,太后垂帘听政,扶持年仅八岁的皇子洛礼上位,整顿朝纲,肃清宵小。
    公元840年,夏,迁都洛阳。
    公元850年,春,洛礼成年后对诸将颇为忌惮,于朝堂上痛斥民间以武犯禁的事例,颁布规“武”令。
    此后洛礼逐步收缴兵权,燕朝重文轻武之风也于此盛行。
    燕文王洛礼在位期间,积极改革变法,提高商人地位,使得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时值年号永安,称“永安盛世”。
    其后,《天衍史记》改帝王称呼为庙号,燕文王即燕明宗。
    公元860年,春,燕明宗为解决突厥之患,暗中扶持契丹,室韦两个部落,相约为盟,共同对抗突厥。
    公元869年,夏,突厥内乱爆发,分为两个派系,针锋相对。
    公元869年,秋,燕明宗派遣大军出征突厥,同时联合契丹,室韦从东边夹击,大战伊始。
    公元881年,夏,突厥胜少败多,战战退退,最终领地尽失。契丹名将耶律高荣率奇兵奔袭,一战破其国都。
    突厥灭国后,契丹,室韦相继崛起,感明宗之恩,甘为附属,相安无事。
    公元890年,契丹发展快于室韦,将之赶往草原北方。
    公元891年,秋,燕明宗崩,康宗继位。
    公元900年,冬,契丹连续两年遭遇罕见的大雪灾,难以为继,向燕朝求援。
    燕康宗洛愈鄙胡人,以其贱民,不允,两族乃生嫌隙。
    公元905年,春,契丹建国,号“辽”,燕康宗遣使质问,使者被辽主下令当庭杖死,燕辽关系彻底破裂。
    同年,秋,燕康宗下令讨伐辽庭,九战五胜四败,无果。
    辽庭与燕朝交恶后,时常南侵打秋风,北地边关压力骤增,百姓民不聊生。
    公元930年,秋,蓟王洛竺野心勃勃,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辽庭的支援,南下发动政变。
    公元931年,夏,洛竺携辽庭大军攻破洛阳,戮杀群臣,取代燕帝。
    公元932年,秋,燕云十六州被洛竺留下的后手挑起战乱,洛竺当机挥师北上,攻入燕云十六州。
    公元933年,春,洛竺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抵达顺州后被辽庭耶律蓝旗伏击,攻势受阻。
    公元933年,秋,燕辽僵持半年,辽庭耶律蓝旗见燕军懈怠,以火攻破局,尽得燕云十六州之地。
    洛竺大军于此役付之一炬,燕朝元气大伤,洛竺的春秋妄想,终成了黄粱一梦。
    公元933年,冬,洛竺逃回洛阳不足一月,被司徒秦雁计诛,扶持原燕帝幼子上位。
    公元935年,春,燕辽签署《玄潭盟约》,两国罢兵,但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彻底落入辽庭之手。
    公元950年,春,燕孝宗洛衍大力支持以许安为首的新政变法派,改革政制与军制,进一步巩固皇权。
    公元963年,秋,燕孝宗出兵北伐,不克不败,无功而还。
    公元967年,秋,燕孝宗出兵二次北伐,接连夺回莫赢二州,却在涿州被伏击,逃回岐沟关。
    公元972年,秋,燕孝宗出兵三次北伐,途中驾崩,无果。
    此后燕朝北伐之事,再无寸功。
    公元998年,春,燕孝宗之子燕桓宗碌碌无为,崩,成宗继位。
    公元1012年,冬,燕成宗荒淫无道,染指太子洛谦之妃,致使洛谦发动兵变,将之囚禁离阳宫。
    公元1023年,春,燕成宗潜伏11年,与其弟福禄王里应外合,手刃洛谦,尽诛其子,重回帝位。
    燕成宗在朝堂上进行了一番大清洗,顺昌逆亡,更加肆无忌惮。
    公元1053年,秋,燕成宗崩,因其无后,传位其弟福禄王。
    公元1054年,春,福禄王年迈,让位其子燕定宗。
    公元1080年,夏,燕定宗患疾,让位太子洛渊。
    时值公元1095年,开明五年,元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