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水土流失的元凶!
作者:一头大鲨鱼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最新章节     
    得益于这个时代的温度周期变化,就连吐蕃的高原都融化掉常年积雪,裸露出大片可以用于耕作的土地。
    但这些土地相对于中原而言,仍然称不上肥沃,而且植被稀少,只要耕作不加以节制,必然就会导致土地破坏,乃至土壤流失。
    吐蕃人在过去的近千年岁月里,一直都是最原始的农耕民族,甚至文明程度都远不如在漠北时常和中原打交道的游牧民族。
    这些吐蕃人在发现大片可以耕作的良田产出远远胜过放牧所得时,必然会毫不节制的疯狂耕作,甚至连中原百姓对农田的基本休养都无法做到。
    结果也是可想而知,那本就不肥沃的土地在大范围的耕作下迅速破坏,结果也必然是土壤随着河流所流失。
    而黄河的源头,就在吐蕃高原的褶皱山一带,那里也是吐蕃如今最为适合耕作的区域。
    这么一想,庆修瞬间明白了!
    原来黄河被破坏的源头在此,就是吐蕃人在黄河源头附近疯狂放牧、刀耕火种,不断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结果也导致黄河水土流失,银州和河套地区自然是首当其冲!
    “难怪……”
    庆修皱起眉头,如此看来,想要解决黄河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下手。
    让源头褶皱山一带不再放牧耕作,重新恢复自然环境,黄河河水中的泥沙也会逐渐减少,才能让下游大唐境内的百姓重新享受到黄河的利好。
    但褶皱山是吐蕃最为肥沃的地区之一,他们自然不可能为了让大唐能得到黄河的利好,转而放弃这么一片肥沃土地的产出!
    庆修向西北方向眺望,连绵不绝的群山遮住视线,他知道翻过那片山脉,便是褶皱山下的黄河源头。
    “此事不解决,大唐就算是修一万年的水利,也远不可能彻底让黄河平息!”
    庆修皱起眉头,恰在此时在背后紧追不舍的刘琦勋也到他身旁,“庆国公!您真不应该孤身一人在这里,万一党项人……”
    “要不是你把党项人放进河套,这里何至于如此危险?”
    庆修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刘琦勋怼得满脸通红,不敢再说什么。
    但庆修并没有就此与他做太多的纠缠,而是指向不远处的平虏山:“那你最近战况如何?”
    “那里啊,从今年的三月份开始,基本就没有怎么打过仗了。”
    “吐蕃人过去一年为了夺回平虏山高地,不知死了多少人,每打一仗败下来都是堆积如山的物资丢弃,到今年终于扛不住了!”
    说到这 ,刘琦勋敬佩的看着庆修,“如果不是庆国公当年眼光卓越,率先抢占山川地利,边军绝对不会打的这么轻松!”
    他是亲自参与过平虏山轮战的,唐军占据地利,居高临下的用火器、弓箭、滚石打击只能攀爬山脉佯攻的吐蕃人,简直不要太轻松。
    只需要在重要隘口留下几百名士兵,吐蕃人就算是派几万士兵也不可能冲得过去,整整放了他们一年的血。
    现如今吐蕃主动停战,放弃这几乎是压着他们命门的平虏山,也就意味着土拨人彻底没有人力物力继续打这场永无止境的消耗战了。
    “如此甚好!”
    庆修忽然轻笑一声,他等的不就是这个时机!
    “刘琦勋,士兵们不是一直在抱怨,在西北没有军功可拿,打不了仗?”
    “相信我,士兵们马上就有机会拿到军功,衣锦还乡!”
    庆修这话说的没头没尾,让刘琦勋听得一头雾水。
    但随后庆修便大笑着纵马下山,不多做解释!
    ……
    长安城。
    与庆修斩杀知府刘定向一同传回长安城的消息,自然也包括了黄河泛滥在即。
    本来庆修再度斩杀知府,已经能成为一个惊爆性的话题,可和黄河泛滥相比起来,却显得根本就微不足道!
    这意味着庆国公前些时日主持修建的水利,和唐俭共同的努力,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甚至在他们看来,这非传统的治水方法,还直接让黄河水更容易泛滥了!
    毕竟他们根本没有上游水土流失的概念,于他们看来,黄河泛滥无非就是上天降罪、治理有误。
    说上天降罪那无异于在指着李二的鼻子骂人,那便只好用第二个比较婉转的说法了。
    李二隐约觉得这黄河泛滥并非是庆修治理的原因所致。
    可是次日一到朝堂上,各部官员的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飞来,都请求李二暂停庆国公治理黄河的工程!
    “我等相信庆国公并非是治河无方,但自古以来黄河不泛滥,便不可随意干涉,这次河水泛滥就是前兆啊!”
    “下官听说,就连庆国公在本地也不得不用了分流法来让黄河停止泛滥,这岂不是说明,朝廷应当沿用古法治河?”
    “陛下,我等建议,至少在观望半年,再决定是否继续治理黄河……”
    ……
    官员们七嘴八舌,说的李二头都要晕了。
    总而言之,这些人的意思只有一句话:停止治河!
    他们并非是针对庆修,而是此次的黄河泛滥真的让他们害怕了!
    这才治理两个月,就让银州差点被黄河淹了,若是在这里下去岂不是河水都要漫到长安城!
    从关外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唐俭听诸位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面色铁青!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庆修治理黄河的方法如何明智且有效,更重要的是把河流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水车动能,利国利民。
    “陛下,虽然黄河泛滥,但是臣认为这并非是庆国公治理黄河方法不妥所致。”
    “说到底,谁都没有清楚黄河究竟为何泛滥,若是束水攻沙、安置水车会导致当地灾情严重,为何刚治理妥当时,没有出现问题?”
    唐俭据理力争,根本不给其他人劝说李二放弃治河的机会。
    双方各执一词,李二反而是有些犯难了。
    他相信庆修做事必然是有分寸在内,而且很难有事情能超出他的预期。
    但眼下这情况……
    不管怎么看,河水泛滥都像是庆修治理黄河所致啊,尽管李二再相信庆修,他也很难避开这个看似属实的事实。
    庆修知道水土流失的原因,但李二作为古人,他可不懂得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