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互相监督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不过,你也不必如此着急,先培养一批人才行。
    专门做新闻访问、新闻编写、新闻审查等的人。
    两年内,能正式运作就算成功了。”
    “喏,郗虑必不负殿下所托。”
    刘恢想的是,两年时间都有点紧,一份报纸从无到有并不是那么容易。
    第二天,刘恢把毛玠找来,二人要对接下来廉政署进行沟通。
    “孝先,先谈谈你的想法。”刘恢让其坐下,直接说道。
    毛玠的性格很喜欢这样直来直去。
    “殿下,我好好阅读了殿下对于廉政署的设想,感触颇多。
    依照殿下来看,目前我们大汉对于御史的约束是靠道德,并没有什么部门进行制衡。
    那我们廉政署如此大的权力,谁来制衡?”
    “孝先是耿介之人,这也是今天找你的原因之一。”
    毛玠一脸兴奋的说道:“殿下能否具体说一下。”
    刘恢点头说道:“廉政署是一个独立部门,主要有三大部分构成,一个防止贪污,一个教育廉政,一个执行。
    我的设想是,想要廉政署独立,那就得有独立人事权和财权。
    廉政署的人是自行社会招收,但是必须接受百姓大会的监督。
    百姓大会会设立一个廉政委员会,同时,法院和公共安全有权对廉政署违反人员逮捕判刑。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交叉监督,任何一方也不会因为权力过大而无法限制。
    廉政署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前提是不能在辽东官府兼职。”
    毛玠不断点头。
    目前大汉的监察御史看上去权力很大,其实是虚的,因为他们只有上奏的权力,没有处置的权力,廉政署不一样,如果发现贪污受贿,直接抓捕再通过法院量刑定罪。
    而朝廷的监察御史,更是闻风奏事,也就是不需要证据,这会造成结党营私。
    而廉政署讲求的证据为准绳,讲求实事求是。
    刘恢想法很简单,既然革新,就从头到下革新到底。
    “殿下,未来我们辽东各县也要设立廉政分署?”
    “那是自然,在我看来,你们内部也要设立一个自查部门,不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自查。
    接下来,我是打算让辽东所有官员包括我自己,必须向廉政署和百姓大会如实申报个人资产,这样一来,非法收入容易判定。”
    毛玠起身郑重其事的行了一礼,“殿下大义,如此一来,毛玠有把握让辽东的天干干净净。”
    “孝先不必如此,如若我不这样做,那对于大家来说,有何公信力?”
    其实刘恢内心知道,谁都有私心,包括他自己也有私心和贪欲,如果真的想变革,不控制个人贪欲那是无法改革的,正所谓上行下效就是如此。
    刘恢之所以如此大革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未来会开启工业化道路。
    现有制度根本无法进行工业化,也无法开启民智。
    “殿下胸襟如海,毛玠不才,一定会办好殿下交托的重任。”
    “好好,孝先,最近就辛苦一下,人员培训组织,把班子先搭起来,年底我们就正式开大会宣布启航。”
    阻力肯定是有,也不会小,但是刘恢既然下定决心进行革新,那么谁挡道谁就是敌人,这点没有妥协的余地。
    乱世将起,这是社会革新的绝佳时机,这种大变革,在和平时间很难入手,甚至没法入手,正是知道即将迎来的大变,刘恢才决定这样做。
    “殿下这样做,于国于民都是利好,只是世家豪族会视殿下为仇人。”毛玠喜悦也露出担忧
    “孝先的意思我明白,自古以来革新者都面临巨大压力。
    我们站在这时代的十字路口上,既然原有道路走不通,为何不换一条呢?
    为了民族的明天,我们只得扛起这份责任来。
    世家豪族愿意变的,我们欢迎,想要反对的,我想他们必将被这滚滚洪流淹没。”
    其实毛玠担心的是荀彧和崔琰等人,自己虽然和荀彧是好友,也钦佩荀彧品格,但是面临如此大变,他会不顾家族利益吗?这点,毛玠心中一直怀疑。
    “殿下有此决心,毛玠坚信革新一定会成功。”
    刘恢笑而不语,笑容里更多的是意味深长。
    他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眼前他必须拿荀彧和崔琰来赌,否则,此时全天下世家豪族把矛头指向自己,就是刘宏也无法保全自己。
    发展教育和改革选官制度,这是在刨世家豪族的根。
    世家豪族掌握了教育、官场、舆论和大量土地财富,土地财富只能让其富,不能让其贵,而教育和官场那是世家豪族立身之本,那是让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力。
    从光武帝打天下时,就遵循的是和世家豪族共天下,云台二十八将哪一个不是世家豪族之人?这也是光武帝能快速一统天下的基础,这些人有钱有粮,有人才,有兵马。
    为何这些人支持刘秀?原因很简单,王莽的一系列改革彻底侵犯了世家豪族利益,他们急需找一个世家代言人。
    经过东汉近200年的发展,世家豪族力量早已盘根错节,他们通过时代联姻,早已上下形成一体。
    刘宏真的无能吗?显然不是,东汉一朝,与其说是刘家天下,不如说刘家是世家豪族的代言人。
    刘秀都无法压制世家豪族,后世皇帝更难。
    刘宏开创的“洪都门学”其实是科举制的雏形,一直延续到曹魏时期,曹丕为了称帝,拉拢世家豪族,搞出九品中正制,其中核心就是世家豪族官员可以由后代继承。
    刘宏一开始也是有抱负的君王,只是后来发现满朝没有可用之人,就开始重用宦官和外戚,到了后来,就彻底躺平了。
    刘宏通过很多事情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摆脱世家豪族的控制。
    自己重用的何进,很快就被拉拢到世家豪族一边。
    在刘恢看来,刘宏是一个失败者,并非一个昏君。
    史书很多没有事实根据的道德评价站得住脚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