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蜀国一个小故事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蜀国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县令辖区内百姓饿死无数,但是当地税收全部收了上来,这名县令叫张英。
    由于去年蜀国和周边国家一样发生了旱灾。
    为了救济百姓,又不想自己损失,蜀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采取的是借贷粮食给百姓的办法,借一石还两石。
    所有蜀国官员都清楚,执行下去能1石只还4石就已经能称为清官了。
    张英这个人能力一般,但是他有一点不是常人具备的,那就是忠诚,无论何时,他都会坚定不移站在蜀王刘璋一方。
    朝廷发文给地方,诉说了朝廷的艰难,希望大家共同度过难关。
    张英所管辖的县大约有3000多户,1.43万人。
    张英想到了朝廷的艰难,他不顾百姓现状,强行要求去年税收要上交。
    百姓没有任何办法,你拒绝交税将被当成反贼对待,这里的百姓多年教育也变得温顺了不少。
    最后,张英以各种手段逼着百姓借贷或者生存的基本口粮全部上交。
    刘璋得知后,张英受到表扬,刘璋打算提拔他。
    不过,很快就传来噩耗,那就是不断有百姓饿死,一些百姓吃完观音土喝水,整个肠道全部堵塞,很难救下来。
    而了解张英做法以后,蜀国朝廷争论不断。
    支持张英的人认为,张英是为了朝廷,他自己并没有贪污钱粮。
    反对张英的人认为,张英这种做法极端,这不是逼着百姓造反吗?
    双方僵持不下,刘璋只能将张英押到朝堂。
    去掉刑具以后,张英对着刘璋跪拜以后站了起来。
    不少人开始指责张英草菅人命。
    面对无数人的怒火,张英对着所有的人说了一段话。
    “我是蜀国的县令,我的县令是大王给的,大王有难,我必然想法支持。
    庶民百姓能给我什么?我想升官,靠他们行吗?
    自古以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为臣者本份。
    请问,下官究竟做错了什么?
    难道为大王排忧解难错了?
    作为臣子,我们摸着良心说一句,谁会为了一群不认识的人自毁前程?”
    张英的一番话让整个朝廷鸦雀无声,一贯以辩论擅长的张松都沉默了。
    张英没有说错,他的权力是大王给的,因此,他只会在意大王的要求,至于庶民百姓,和大王比起来不值一提。
    刘璋感到震惊,同时也感到欣慰。
    在刘璋看来,只有听话的臣子才是好臣子。
    黄权露出一脸苦笑,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一句话:权力只会对他的来源负责。
    面对着张英的灵魂拷问,蜀国整个朝堂彻底沉默了。
    对于张英的一番言论,刘璋打算嘉奖。
    蜀国和华夏不一样,因为国家太小,没有郡这一级,只有中枢、县、乡村。
    最后,刘璋提拔张英担任户部左侍郎。
    而饿死的两百多百姓,刘璋最后只是轻飘飘说了一句:每家明年减征1石粮食。
    1石粮食相当于现代60斤,在统治者眼里,这就是人命的价值,这60斤粮食还是施舍。
    这件事情很快被华夏记者报道出来。
    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开始转载,华夏各军也开始转载报道。
    “1石粮食?这就是王权统治者眼里的人命价值?”洛阳一位青年红着眼睛说道。
    “知足了吧!当年如果我们家里有1石粮食,你爷爷和你阿娘也不至于饿死。”中年人说到这儿,眼泪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爹,我无法想象,十多年前洛阳还有人吃不饱?”青年看着洛阳干净宽阔的街道,两旁的房屋整整齐齐,他实在不敢相信。
    “啪…”中年人一巴掌打在青年的后脑勺上。
    “爹,别打了,再打就傻了。”
    “你啊!你根本不知道当初有多惨,我们老家方圆数十里树皮草根都挖不到。
    以为现在像你们,吃猪肉还嫌弃太肥。”
    “那为何现在好了?”青年不解的问道。
    “这次趁着有空来洛阳,就是让你看看博物馆,里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惨重。
    儿啊!做人不要忘本,没得大统领他们,我们这些人还不如蜀国百姓。”
    ……
    “张英的事情向我们证明,权力只会对他来源负责,谁给他的权力,他就会讨好谁。”陈纪撇了撇嘴,对于王权国家,他现在从心底厌恶。
    “这一点是至理名言,也是人性决定了的。
    正如张英所说,百姓能给他什么?他干得再好,百姓能提拔他当侍郎吗?
    而如今,刘璋的一句话,他就直接担任户部左侍郎。”刘虞赞同的点了点头。
    “正是因为这一点,元龙(陈登)才会废寝忘食的工作。
    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现在除了完成对百姓的承诺,小心翼翼把百姓的事情办好,别无他法。
    因为想当官,这是唯一出路。”陈珪对此十分赞同。
    卢植感叹道,“不得不说,这套制度的创立者不仅仅有大爱,还真是天才,对人性有充分的了解。”
    郑玄打趣道,“师兄,你这样夸奖,不担心刘恢骄傲吗?”
    “值得骄傲,虽然华夏不搞个人崇拜,但是,大统领就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荀爽对刘恢历来是推崇备至。
    蔡邕微微一笑,“慈明,何止是他,你的侄儿荀彧他们,包括你我,谁都有付出。
    刘恢曾经对我说过,正是因为华夏有一群大爱的人,华夏才有今天。”
    “伯喈,不得不说,你女儿眼光真好。”司马防笑着说道。
    “张英的事情对于华夏百姓来说是警醒,这并不是坏事。
    当百姓手中没有这个权力以后,再漂亮的话也只是承诺,不会落到实处。”
    “老阎的话有道理,这个世界最可怕的就是不受约束的权力。
    华夏虽然不完美,但是他允许不同的声音,允许不同的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进步,如果一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只能听到赞歌,我们离蜀国不远了,说明华夏已经有无数个张英了,那时华夏走了回头路。
    我现在非常理解大统领当初为何反对搞个人崇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