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领会
作者:下山的虎   铠甲神扑最新章节     
    曹宇琮说道:“姚顺懿写得挺好的。三年级的姚顺懿想象力挺丰富!”
    石振宇从隔壁宿舍来到阳台上刷牙,顺便来到407门前凑凑热闹。
    石振宇问道:“你们讨论什么呢?”
    周博洋说道:“姚顺懿三年级的时候写的童话小说。”
    石振宇笑了一声,说道:“你们幼稚不幼稚……”
    “我也觉得我的小说比以前写的时候有趣,以前怎么没有这种感觉啊。”姚顺懿说道。
    周博洋猜测道:“应该是你写完这部小说之后,写作都会有所顾忌。有时候心里想的和笔下写的不是一个东西。”
    “对对对!”姚顺懿说道,“这之后写作感觉拘谨。往后写的四部小说内容比《呼噜猪历险记》丰富,但都没有比《呼噜猪历险记》的口碑更好的。”
    姚顺懿说道:“原来我因为不敢写,才越写越烂的。这两天我第一次讲出我的小说,听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烂!”
    李泳奇说道:“那石振宇刚才还骂你的小说……”
    “我见多了。在喜欢看的人群之外的都是这种态度。但他是所有贬低我的小说的人中语言最温柔的。他之前一定非常爱童话。我要给他讲一讲,他会重新爱上的!”姚顺懿说道,“谢谢你们给我的鼓励、支持和灵感,我的小说第一次被我自己读出来,还真不一般。怪不得人们说,呼噜猪之后再无神作!”
    李泳奇说道:“不用我们鼓励你,你写得真的挺好的。”
    周博洋坚定地说道:“这几天晚上听了你写的故事,心情很舒畅。睡觉的时候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睡得好,还要谢谢你。”
    曹宇琮在一旁说道:“我把在小时候自己想出来的小故事跟我同学一讲,我就发现我的一篇小故事跟好几篇成名的故事撞车,他们都不支持,我也就放弃了……”
    姚顺懿说道:“你真的不该放弃。成名的故事写得好,你的当然也好。谁不是踩着台阶登高的呢?文学创作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你就问心无愧了。”
    曹宇琮在心里默默地点点头。
    王龙泽说道:“姚顺懿,薛老师不是说让同学按学号在班里讲自己擅长的领域吗?叫什么'小专家论坛',轮到你的时候你可以讲小说。”
    姚顺懿思索半分,微微点点头,说道:“好的作品一定是走过心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才是好作品。”
    李泳奇问道:“那万一是已经有的呢?”
    姚顺懿说道:“我以前自己搞的小发明,逛地摊的时候发现已经被设计出来大量投入使用了。”
    “所以你想说明什么?”李泳奇疑惑地问道。
    “所以我以后再搞些发明研究,别人就会说:‘你造的东西早就已经有了!’,再然后呢?”
    周博洋往左一摆头,接着又按着点头的方向低下头,含糊不定地把头拗过来拗过去。
    姚顺懿转过头来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李泳奇。
    李泳奇难堪地说道:“我不知道。”
    姚顺懿问道:“其实每个科学家都有一个窃听器,安在人们的心里。人们的所见所感都能入他们的大脑。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窃听器,能窥见别人的内心。”
    同学们都点了点头,但沉默不语,知道自己与眼前这个皮肤暗黑的大高个起初一步之遥的开始和如今望尘莫及的此刻。原从前就定下了加速度差,不被发觉间发展得如此明显。他们的那些荒草丛生的时间,是时候振作起来了。
    高正昂双眼一瞪,望见了远方的木卫二——反过来一想,不对呀,大白天的哪来的星星!
    傅茂森临出门前,或许是为了调和一下凝重的气氛,回头对同学们说道:“中午回来带你们玩一个游戏,现在挺流行的。”
    李泳奇喊道:“没有电,没有手机!”
    傅茂森淡定地说道说道:“不不……不用电!算是一种桌游,手头上就能玩!”
    同学们一听,都高兴地答应了。
    吃过早饭,同学们来到教室里上早自习。
    今天的早读是语文早读,早读任务是背诵曹操的诗歌《观沧海》。语文课代表苗可心下达命令后,教室里很多同学出口就流利地掠一遍诗歌,气场稳重,口中吐出的字音没有丝毫差错,给教室里营造了火热的气氛。
    李泳奇端起书,先默读三遍,然后便尝试着读出字音。
    “水何……澹澹,山岛竦……竦……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其中“澹澹”、“竦峙”都是生词,李泳奇看了诗词下面的注释才学会读音,大体了解诗词含义,一股畏惧感陡然涌上心头,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小学生活,怀疑自己的课外阅读。课本上全是陌生的面孔,他的目光掠过洁白的书页,侧视宽大的书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没有了继续背诵的信心。只觉眼前的画面一定格,李泳奇的大脑里一片空白。时间在飞速流逝。
    早上七点半时,语文课代表一声喊停,进行早读小测,检验同学们的早读成果。同学们拿出本子,默写《观沧海》。
    李泳奇抿着嘴唇,端坐在位子上,眼神迷茫。笔尖在纸上走走停停,写不成字,不一会儿就浸污了一片。
    教语文的刘老师看出了李泳奇的心思,这种情况在她往年的教学经历中比比皆是——同学还没有适应初中全新的教学风格,没有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工作,就会感到身心迷茫。
    刘老师来到李泳奇的身边,贴着他的耳朵小声说道:“上午我讲课的时候你认真听,要是觉得学习这首诗还是有困难,可以到办公室去找我。”
    李泳奇一听到说话声,便急忙转过头来,想看清说话人的面孔,耳朵离着说话声越来越远。至于老师所说的,他听了大概,理解了老师的用意,快速点点头答应了。
    七点四十早读结束,课代表下位逐个收起诗歌的默写本,来到李泳奇的座位前时,李泳奇伸手递出本子,手悬在空中。他思索来回,又把手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