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制作竹纸
作者:北风的雪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最新章节     
    何进虽然对于刘宏的防备,感到有些心凉,但他依旧不动声色,询问道:“本初啊!汝父最近如何?”
    “家父最近有些身体不适,现在府中卧病修养。”袁绍回答道,前段时间袁逢便闭门谢客,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
    随即袁绍有些担忧道:“凉州那边的战事危机,叛军王国自称合众将军,与马腾、韩遂等人拥兵十万,意图三辅地区。需不需要向陛下汇报?”
    “不急。”何进眼睛半眯起来,默然的说道:“今日喜庆,就不必打扰陛下了。”
    随着时间推移,很快便到各地官员尽献的寿礼。
    韩玄之前精心打造的宝相麒麟明光甲,在烛光的映射下,闪闪发光,璀璨夺目。
    瞬间便吸引了刘宏的注意,他对于这个宝甲极为喜爱。
    立即命令,身旁的宦官将这副铠甲挪到近前,让他仔细观看。
    “不错,不错。”刘宏看着这铠甲,喜爱非常,忍不住念诵道:“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这句词是先秦时期楚国屈原《九歌·国殇》中的一句词,描述了战场上的激烈。
    可见,刘宏心底也有一个当将军的心思。
    韩玄送的铠甲虽然不是一众寿礼中最昂贵、珍稀的,但却刚好符合刘宏的心意。
    “好!赏赐江夏郡守韩玄,珠囊、束帛一份。”刘宏摆了摆手,示意一旁的宦官将其放入他的寝房内。
    随着各地官员进献的寿礼全部展示完毕。
    一名名宫女,端着美味佳肴,各种酒水,徐徐进入大堂内。
    群臣举起面前的酒杯,齐声道:“今日陛下诞辰,臣等不胜大庆,祝上千万岁寿!”
    “得卿等所献寿酒,与卿等内外同庆!”刘宏高兴的举起手中的万岁寿酒,一饮而尽。
    随着丝竹声乐响起,各色的舞女走到大殿的中央。
    步伐轻盈,舞姿飘逸,舞女们的腰肢柔软,犹如薄纱般的衣裙飞舞,雪白的皓腕与脚踝处,配有银色的铃铛装饰,舞动间“叮叮叮!”作响。
    几个时辰后,寿宴结束。
    百官告退,刘宏起驾离去,晚上后宫嫔妃相聚,他还有一场家宴。
    ……
    相比于洛阳的欢庆。
    韩玄正在一间庭院内,看着身旁的工匠制作纸张。
    自从他命令文聘寻找会造纸的工匠,已经过去四五个月了。
    很显然,造纸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工匠们得先去竹林中,挑选嫩竹,竹子太老其中的纤维就会太硬,竹子太嫩其中的纤维一碰就碎,无法用来造纸。
    光是挑选合适的嫩竹,这些工匠就研究了好久,一直举棋不定。
    直到韩玄过了半个月前来视察时,他们还没有开始第一步。
    最终还是他拍板,选用生长一年的嫩毛竹作为原料。
    选好之后劈成细条,工匠们把成捆的嫩竹放入溪水中,浸泡足有百日,软化其内的纤维。
    随即捞出,并用木槌捣碎,洗去粗壳与青皮只留下粗纤维,如同苎麻一般。
    最后放入木桶中,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发酵一日,次日,捞出放入锅中,去除其上的木屑。熬煮八日八夜,待其冷却放入溪流中漂洗三天,完全洗去石灰。
    二次放入锅中,将草木灰拌入嫩竹纤维中,进行碱蒸。取出放入木桶内,以草木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反复十余日,嫩竹纤维褪去木色泛白。
    洗净后,捣成烂泥形成纸浆。放入水槽中,掺入猕猴桃藤的汁液,使其纸浆悬于水中。
    此时造纸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韩玄特地赶来观看。
    心中有些忐忑,这毕竟关乎到他日后的大计,容不得他不上心。
    只见几个工匠,共同抬起一个五尺长,两尺半的抄纸竹帘。
    这种竹帘是用三年以上的竹子,分成细丝,编织而成。
    工匠们动作整齐划一,将竹帘投入纸槽中拾起,那帘子上面就有一层薄薄的纸浆。
    取下帘子倒扣在放纸的竹席上,揭去帘子,一张纸就出来了,叠积千万张,便将其压实,使其水分散去,让纸更加平整紧实。
    之后工匠们便会将湿润的竹纸,贴在整齐的木板下,在太阳的炙烤下,变得更加干燥。
    韩玄看着工匠们,将纸张揭下,修剪四周杂边,一张一米半长,半米宽的竹纸便彻底完工了。
    “大人,请看。”工匠将一摞竹纸交给韩玄。
    “终于,成了!”韩玄眼中难言激动,他可是抓心挠肝的等了近四个月的时间。
    伸手一摸,这竹纸质地良好,光滑柔韧,韧性强。用指尖摩擦不起毛茸,很是紧实。除了纸张有些发黄外,倒也没有其他问题。
    毕竟瑕不掩瑜,谁让这竹纸制作成本极低,原料只需要嫩竹,便可制造出上品的纸张。
    要知道南方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在江夏便有一片竹海。只要人手充足,便可以大批量制造纸张,完全不担心材料不够。
    韩玄将这竹纸取出一张,铺平放在一旁的桌案上,拿起一旁的毛笔,沾满墨汁。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手挽稳健,每一次移动都自然流畅,每个字都形如松柏般苍劲有力。
    “字迹清晰,吸附力极强,墨汁不会晕染,好纸!”韩玄几乎忍不住要大笑,随即对着一旁的工匠道:“这个月的工钱翻三倍!从今日起,尽可能多的造纸。”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周围的工匠一听,顿时充满了干劲。
    随后韩玄捧着一摞竹纸,回到了自己的书房。
    指尖在竹纸上轻轻的敲打着,他的眼神迷离,陷入思考中。
    随着便宜便捷的竹纸问世,韩玄手底下便有了打破氏族禁锢知识的成本。
    士大夫们之所以高高在上,无非就是他们掌握着书籍和知识。
    在以前无论是纸张还是简帛,制造难度太大,数量稀少,因此大汉并没有多少的书籍流传与民间。
    有这竹纸在手,他便可以通过印刷术,印刷大量的书籍。
    终有一日,他能让天下所有人都能读上书。
    这样氏族的垄断阶层,在一定程度上便会被打破。
    不过,这得需要循序渐进,目下尚且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