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事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我欲举大事。”

    五字一出,整个朝堂陷入死寂。

    他们作为经历了洪武朝到永乐朝风风雨雨的人物,见到过洪武大帝屠戮官员如宰杀牛羊,见到过永乐大帝南下时的风采,见到过无数阴谋诡计,也经历过许多困难,整个大明的大小事务都从他们手下经过。

    在场的文武百官可以信誓旦旦地保证:

    他们什么场面没见过?

    这个场面他们是真的没有见过。

    当朝皇帝的孙子在大朝会上,当众说自己要举大事。

    何为举大事?

    不过是争当皇帝!

    这……不要命了?

    金忠一个激灵立刻上前,高声道:“世子殿下的失魂之症犯了了,快点把他带下去!”

    作为老臣,金忠十分清楚,朱棣绝不会杀了朱悟净,但是作为皇帝面对这种挑衅,也不能无动于衷。

    此时必须要有臣子上前,给朱棣和朱悟净一个台阶。

    若是正常人,都会借着台阶下去。

    下一刻,金忠整個人都麻木了。

    只因,朱悟净不仅不接这个台阶,甚至还一脚将台阶踢开了。

    “够了,你们在这个朝会上争来争去,不过是为了太子和父王何人继承大统吗?”

    “我今日就直白地告诉你们。”

    “大统根本不重要。”

    “皇位也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大明!”

    朱悟净丝毫不理会在场众人或是惊讶,或是恐惧,或是愤怒,或是讥笑的目光,竟然抬起了眼帘,直视龙椅之上的朱棣。

    “今日太子与汉王之争,不过是昔日洪武朝国本之争的延续!”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朱悟净却向前一步,这一步似是泰山倾斜,惹得整个朝堂寂静无声。

    “皇爷爷与太祖何其相像,为何生出废立太子之心?”

    “难道皇爷爷不知大伯劳苦功高?难道皇爷爷不知大伯积劳成疾?难道皇爷爷不知大伯的孝顺之心?”

    “这天下哪里有不爱孩子的父亲?”

    “可即使如此,皇爷爷依然生出过更换太子的心思……”

    “为何?!”

    似是大钟一般,声音传遍全场。

    “为何”两个字打在了所有人心中,在场的文臣武将霎时情不自禁地思考了起来,为何朱棣这般雄主会想要让汉王当太子?

    朱高煦确实很勇猛。

    但是,他能当这个太子吗?

    没这个能力你知道吗?

    上方的朱棣皱起眉头,心中自然有答案,他作为父亲喜欢太子不假,但是也一样喜欢汉王,更是有亏欠之心。

    这些朱棣很清楚。

    自己的心思,哪里会看不穿了?

    但是,朱棣的这些想法,却在下一刻被朱悟净的话动摇了。

    “昔日,太祖洪武大帝对懿文太子如何?”

    懿文太子。

    这个词出现在大朝会上,让朱棣忍不住抓住龙椅的扶手,眼神竟然生出愤慨和愧疚。

    懿文太子朱标,乃是华夏有史以来最稳的太子。

    朱元璋对其宠爱有加,其余的皇子也十分尊敬这位大哥,朝中文武百官更是认可朱标的德行。

    文官支持朱标。

    勋贵尊敬朱标。

    这样的继承人可谓完美。

    朱棣心里清楚,若是朱标不死,他绝无奉天靖难之心,即使朱标要他的命,朱棣也只能无奈接受。

    可惜这样的人偏偏就死了。

    朱棣一时恍惚。

    这么多年来,他时常生出自己不配皇位的想法。

    不是因为建文小儿,而是因为朱标。

    朱棣深知,朱元璋心中最喜欢的儿子,只有朱标。

    这是一种劣等感。

    自己无法和朱标相比。

    若是大哥还在,一定会是胜我百倍的天子。

    朱悟净直视朱棣的天颜,震声说道:“太祖对懿文太子的宠爱胜过当今太子十倍,但即使如此,太祖昔日却因为政见不合,对懿文太子投剑怒骂!”

    “为何?”

    这事朱棣也知道,自从马皇后死后,朱元璋的脾气逐渐暴躁,对于臣子随意斩杀,在某次太子朱标劝告之后,更是对着朱标砸去椅子,提剑追杀之事,也确实存在。

    不过,朱棣觉得没什么。

    老朱家的皇帝打儿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以前不也闲着没事,就会把老二抓过来打一顿吗?

    此刻,朱悟净却将洪武朝朱元璋与朱标的矛盾,对标永乐朝的朱棣和朱高炽。

    “一切缘由,不过四个字。”

    朱悟净抬起手,伸出了四根手指,说出了那个困扰无数历史穿越文,乃至历史上无数雄才大略之人的词语。

    “人亡政息!”

    身穿百纳道袍的朱悟净凝神注视朱棣喜怒不信形于色的脸庞。

    朱棣已经恢复淡然的神色。

    只是内心深处已然掀起惊涛骇浪。

    不需要言语,永乐的老臣已经猜到了朱棣的心思。

    有大臣出列道:“世子所言不过老生常谈,大明历经一代雄主,正是需要仁君施仁政,如汉王这般好战之人,万万不可为天子。”

    “浅薄之见。”

    朱悟净挥袖呵斥。

    “我所说的一直是皇爷爷和太祖的‘政’,何曾说过父王的‘政’,他有个屁的‘政’!”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小子够狠啊,这是直接骂爹。

    朱高煦面色涨红,很想反驳朱悟净的话,但是又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

    他确实没什么“政”。

    没事,没事。

    反正到时候抢自己儿子的“政”就行了。

    朱高煦又一次为自己的惊世智慧点赞。

    实在不行延续自己老子的“政”也差不多。

    只是……

    瞻壑口中的洪武和永乐的“政”究竟为何?

    不仅仅是朱高煦有这种疑问,满朝文武大臣皆有类似的疑问,就连上方俯瞰一切的,似是高高在上决定众生命运生死的朱棣也心生疑问。

    懿文太子和朱高炽的“政”虽然有些复杂,但是应当是儒生比较认可的“仁政”。

    朱元璋和朱棣两位马上天子之“政”究竟为何?

    而后,只听见朱悟净拱手,说道:“我朝驱逐鞑虏,复我山河,太祖皇帝自然不喜欢残暴的元人。”

    “却说!”

    “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尔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

    “我皇爷爷多次亲征漠北,与元庭残部多有冲突,也是一位马上天子,却也多次赞扬元世祖忽必烈武功之盛。”

    “我朝两位天子皆赞许大元,认可元朝为正统。”

    “为何?”

    朱悟净缓缓回身,左手撑在腰间,环视在场诸多文臣,又扫视在场的武臣。

    “只因太祖和皇爷爷皆不愿作只占据中原一地的‘明朝’,而想做万国朝拜的‘大明’!”